提起《红楼梦》里的林黛玉和薛宝钗,那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怜。这两位才女,一个如泣如诉,一个端庄贤淑,命运却都颇为坎坷。曹雪芹老先生在书中巧妙地用判词预示了她们的结局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其中的奥秘。
一、判词中的才情与德行

曹雪芹在《红楼梦》第五回中,为金陵十二钗各自撰写了判词,其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尤为引人注目:“可叹停机德,堪怜咏絮才。玉带林中挂,金簪雪里埋。”
这里的“停机德”指的是战国时期乐羊子妻子停下织布机,劝勉丈夫求取功名的故事,用来形容薛宝钗的贤淑和劝勉丈夫的德行。而“咏絮才”则是指晋朝谢道韫幼年时期咏诗的才华,用来形容林黛玉的才情。
二、判词中的谐音与双关

判词中的“玉带林中挂”和“金簪雪里埋”更是充满了谐音和双关。其中,“玉带林”中的“带”谐音“黛”,暗示了林黛玉的命运;“金簪雪里埋”中的“雪”谐音“薛”,暗示了薛宝钗的命运。
“玉带林中挂”意味着林黛玉的才情被忽视,命运悲惨;而“金簪雪里埋”则暗示薛宝钗的结局凄凉,孤独终老。
三、判词中的画面与寓意

除了判词本身,曹雪芹还在书中描绘了与判词相呼应的画面。在金陵十二钗正册的第一页,画着两株枯干的树木,树木上悬挂着一围玉带,树下有一堆积雪,雪下有一股金簪。
这幅画面的寓意与判词相呼应,更加生动地展现了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命运。枯干的树木象征着她们命运的凄凉,玉带和金簪则象征着她们的才情和德行。
四、判词与人物命运的关联
曹雪芹在判词中巧妙地预示了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命运。林黛玉最终泪尽而亡,孤独地离开了这个世界;薛宝钗虽然与贾宝玉结为夫妻,却未能得到真正的幸福,最终孤独终老。
这些判词和画面,不仅展现了曹雪芹对人物命运的深刻洞察,也让我们对这两位才女的人生充满了同情和感慨。
五、判词与《红楼梦》的主题
《红楼梦》是一部揭示封建社会腐朽和没落的作品,而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命运,正是这种腐朽和没落的缩影。曹雪芹通过判词和画面,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无奈和悲哀,也让我们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
曹雪芹对林黛玉和薛宝钗命运的判词,不仅是对她们人生的预示,更是对封建社会腐朽和没落的深刻反思。让我们在欣赏这两位才女的同时,也思考那个时代的命运和悲剧。